一、光幕的作用:
1、据统计,电梯对乘客的伤害事故,80%以上是由电梯门造成的。很大部分电梯故障也是由电梯门系统故障造成的。从垂直升降电梯诞生之时起,如何避免电梯门对乘客的潜在威胁,保护电梯门系统自身的安全运作,一直是电梯制造、保养的重要课题。各国电梯标准,都对电梯门安全保护有强制规定。工程技术人员设计采用了各种形式的电梯门保护系统。自上世纪九十年代,红外光幕电梯门保护系统在电梯工业界逐渐被广泛采用。
2、红外光幕电梯门保护系统由红外发射器与红外接收器组成,分别装在电梯轿厢门的两侧。红外发射器可依次发射红外探测光束,红外接收器可依次循环探测这些光束,从而在电梯轿厢门平面形成几十至上百束的红外保护光幕。当乘客或物体进出电梯轿厢门平面,阻挡了红外光幕扫描过程中的任何一束,光幕控制系统就会探知,并输出信号给电梯轿厢门系统,使正在关闭的电梯门反转打开,从而起到保护乘客的目的。
二、国标对于电梯门保护的规定:
1、GB7588-2003第8.7.2.1.1.3条和第7.5.2.1.1.3条,对于门保护有相应的规定:“当乘客在轿门关闭过程中,通过入口时被门扇撞击或将被撞击,一个保护装置应自动地使门重新开启。此保护装置的作用可在每个主动门扇最后50mm的行程中被消除。对于这样的一个系统,即在一个预定的时间后,它使保护装置失去作用以抵制关门时的持续阻碍,则门扇在保护装置失效下运动时,8.7.2.1.1.2规定的动能不应大于10J。
2、GB7588-2003在技术内容上等同于EN81-1998。国标明确指出门系统,一般在轿门系统中必须有门保护的存在,但是对于门保护的类型、位置和起保护作用的方式并没有做出明确规定,有时会对设计人员在实际设计和使用过程中产生一些混淆,同时我认为门保护作用在最后50mm的行程中产生被消除会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将在本文中予以说明。
三、与其它电梯门保护的对照区别:
1、红外光幕电梯门保护系统是一种非接触式保护,对进出电梯的乘客或物体无撞击,既使乘客电梯对乘客更友善,又保护了电梯门不会因为长期冲撞被损坏。红外光幕电梯门保护系统是一种闭环保护形式,从控制系统到红外发射器到红外接收器,再将探测信号返回控制器,形成一个保护回路。该回路本身如果出现中断,比如红外发射管或接收管损坏,红外光幕也能发出报警。因而红外光幕电梯门保护系统是一种失效安全的保护装置。
2、传统的电梯门保护装置使用机械触板,即在电梯轿门两侧安装活动金属条。当机械触板被撞击向两侧移动时,会触发活动金属条后面的微动开关,输出开门信号。
3、红外光幕电梯门保护系统的发射器和接收器
4、红外光幕电梯门保护系统的探测部分由红外发射器及红外接收器组成。红外发射器、红外接收器内分别直线排列有若干对红外发射管、红外接收管。
5、红外光幕的发射器在程序控制下由某个发射管发射单束红外线,同时检测对应的一个接收管的接收信号,就形成了一个探测回路。
四、工作原理:
1、红外光幕电梯门保护系统的探测部分由红外发射器及红外接收器组成。红外发射器、红外接收器内分别直线排列有若干对红外发射管、红外接收管。
2、红外光幕的发射器在程序控制下由某个发射管发射单束红外线,同时检测对应的一个接收管的接收信号,就形成了一个探测回路。
3、如果该束红外线顺利到达一个接收管,作为红外光敏元件的该接收管会产生特定强度的信号输出,控制系统即判断为正常情况;如果该束红外线被物体阻挡,对应的接收管无信号输出,或虽有输出,但未达到应有的强度,则控制系统判断为非正常情况,控制系统会向电梯门系统发出信号,使正在关闭的电梯门反转打开。
4、光幕控制系统控制所有的红外发射管按顺序依次发射红外光束,同时按顺序依次判断相应的一个红外接收管的接收信号输出强度,循环扫描,就形成了一道隐形的红外保护光幕。红外发射管的发射及相应红外接收管的接收由控制程序进行同步。
5、红外发射器与红外接收器分别装在电梯轿厢门的两侧,当乘客或物体进出电梯轿厢门平面,阻挡了红外光幕扫描过程中的任何一束,光幕控制系统就会探知,并输出信号给电梯轿厢门系统,使正在关闭的电梯门反转打开,从而起到保护乘客的目的。常见的光幕产品,程序控制芯片及外围电路集成在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内,能完成光幕发射/接收,信号判断等基本功能,能通过光幕发射器/接收器上发光二极管,给出提示信息,提供简单的安装/故障显示。光幕发射器与接收器分别进行发射/接收的同步。
6、此类光幕的工作电源由电源盒提供。电源盒将交流电源转换为直流电供光幕,并将光幕输出通过继电器等形式输出到电梯门机系统。
五、平行探测光束与交叉探测光束:
单束红外线发射时,控制系统只接收与该红外发射管相对应一个红外接收管的信号,然后再进行下面一对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的发射与接收,就形成了一道道平行的红外光束组成的红外保护光幕。有多少对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就形成多少线平行光束。平行光束之间,为“观察”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