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八九十年代建设的电梯住宅楼进入老化期,广州将迎来第一波老旧电梯更换潮。由于其高昂的造价、业主需求度的差异,以及涉及多个部门的监管,究竟是换还是修,有谁说了算等等的问题都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难题。
一、老旧电梯带病运行更换三年无果
广州天河区福莱花园为两栋29层高建筑,自1995年使用至今已超20年,是广州最早一批电梯住宅楼。近几年来,6台长期服役电梯屡屡发生事故,两年内总计故障67次。
为彻底解决电梯安全隐患,更换电梯成最终选择。从2012年6月首次提出至今,整个电梯更换工程历经倡议、成立监管小组、征集供应商、设备选型、财务运作等阶段,已持续3年多时间。
2015年11月,就在物管方与电梯公司签订代购和安装合同时,电梯产权登记在谁名下再度因分歧而搁浅。由此,业主与物管矛盾升级,一度导致群体性冲突。在当地政府的介入下,物业公司只得挨家逐户向400多户业主单独签订代购电梯的授权委托书。至今电梯更换仍未解决。
二、两大难题成电梯更换“拦路虎”
实际上,“福莱花园”事件是我国旧梯更换难现状的典型。嘉立电梯调查发现,老旧电梯长期带病上岗、超期服役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1、资金筹集难。据了解,更换一部住宅电梯的费用在35万——40万之间,每户业主分担费用在4000元至1万元不等。但在老旧住宅小区,要么没有缴纳物业维修基金,要么维修基金体量较小。
2、业主配合。当涉及到要动用维修资金的时候,业主之间的意见就很难达成统一,而且是修还是换,业主之间也是众口难调。
三、旧梯更换潮亟需重视
我国电梯保有量达360万台,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一电梯使用大国。伴随着高增长,电梯老化问题也逐年加剧。随着我国城市第一批商品住宅楼进入老化期,电梯更换潮已经到来,亟须政府部门从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及时补位。
1、理顺部门职责关系。基层干部认为,旧梯更换往往涉及质监、安监、市政、住建、街道等多个部门,亟须理顺各部门职能关系。特别是街道办事处要切实履行职责,以电梯维修更新为契机,促进业委会成立、有效开展工作。
2、加快成立业委会。由于业委会的缺失,电梯更换、停车费、物业费涨价等诸多小区公共事务都难以得到有效解决。